不久之前,9月22日,微信在安卓端推出6.7.3內測版。昨天,微信在iOS端更新了6.7.3。

這一次,微信進行了大大小小十余處的改動,包含訂閱號信息流、小程序、看一看、搜一搜、表情包等各個層面??梢哉f,在許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改變。
具體來看,有如下變化。
信息流模式又有新變化
這一次,最重要也是最密集的變化,仍舊集中在微信訂閱號的信息流模式。
新增【常讀的訂閱號】
打開“訂閱號消息”能夠發現,訂閱號信息流最上方也出現一個新的入口——“常讀的訂閱號”。
在這里,會將你過去一段時間頻繁打開的訂閱號選取出來,置頂在最上方。這些選取完全是微信按照你個人的閱讀行為抓取,并不能個人更改。
并且,“常讀的訂閱號”最前方的是你未讀的“常讀的訂閱號”。只要你沒有打開“常讀的訂閱號”未讀內容,它就始終置頂在最前方,還有小綠點提示。

而,已讀的訂閱號,則會按照更新的時間順序排在后面。
信息流變為卡片模式
除了新增欄目外,微信這一次也將信息流的呈現方式進行了優化。
這一次,微信訂閱號“信息流”更新為卡片樣式,題目位于封面圖最上方,不再有單獨的標題呈現區域。頭條封面圖拓寬,占滿了整個卡片,非頭條內容的封面占比也擴大了。
但前提是,這個訂閱號,必須是你的星標訂閱號,如果不是,那么即使是頭條,也和星標訂閱號的次條的呈現方式很接近。


卡片本身的間隙進一步縮小,頭條與次條的灰色分隔線消失,公眾號名稱進一步突顯。
而卡片與卡片之間的間隙則進一步擴大,單個訂閱號更加突出。此次卡片式優化仍只能顯示兩條內容,其余內容為“余下X篇”,不過只要你在“信息流”中點擊了“余下X篇”,那么三條四條文章也不會折疊,而會持續呆在訂閱號“信息流”里。
看一看新增“已關注的公眾號”
微信看一看的搜索功能中,在特色專欄部分,新增一個“已關注的公眾號”。

星標空心變實心
在6.7.2版中,微信訂閱號將置頂變為星標,并且露出一個空心標志。
這一次改版,訂閱號將空心變為實心,更加顯眼。
小程序也有變化
小程序新增流量入口
在這一版的更新中,微信為小程序新增一個流量入口。
微信右上方搜索框的“搜索指定內容”部分,“小說”被替換為“小程序”。

這相當于在聊天界面下拉欄,發現頁之外,微信又為小程序新增一個流量入口。
小程序直接關注訂閱號
在此之前,微信小程序還有一個重要更新——
9月20日,微信小程序功能升級:小程序新增公眾號關注組件,用戶線下掃碼使用小程序時,可快捷關注公眾號。

▲ 圖片來自網絡
小程序開發者可以通過登錄小程序后臺->設置->接口設置->公眾號關注組件來完成設定。
除此之外,微信還在音樂搜索,表情包設置等細節處還有一些更新,屬于常規的用戶體驗優化,此處不提。
今年以來,微信動作頻頻,進行了多處變化,尤其是在訂閱號和小程序上進行了密集的更新,此前,三節課已經有多篇文章進行分析和評論。
而微信這一次的更新改版,大的變化邏輯,我們認為仍舊符合黃有璨老師(三節課聯合創始人)之前的的判斷,即這樣三個大問題——
讓微信生態下的商業產品更多樣,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商業收入;
讓微信生態下流量分發形式變得更多樣,規則變得更公平,避免少量頭部玩家壟斷生態流量的格局出現;
接入更多可產生現金流的服務、商品、內容等,從而不斷放大自己的商業變現可能性。
但是,具體的玩法上,微信不同的版本更新,完全會帶來不同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微信這一次的版本更新提出一些猜想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
我們能夠看到,微信這一次的改版,又一次關注到了流量分發的方式上。
尤其是星標功能的強化和常用訂閱號功能的上線,都明確的指向一件事,盡可能扶持有優質內容產出能力的中小訂閱號。
通常而言,一個訂閱號能夠被用戶星標或反復閱讀,不外乎兩點原因——
訂閱號本身能夠產出足夠優質的內容吸引到用戶。典型如虎嗅、36kr或三節課這樣以內容為核心的訂閱號,通過圍繞著一些行業或全民級的“焦點話題”不斷產出較為理性的思考、評論、分析或是適度調侃,形成自己穩定可依賴的“流量壁壘”。
訂閱號的更新承載某種物質激勵或高度具有粘性的內容。典型如小說號(在訂閱號中更新長篇網絡小說),星座號(基于星座命理每日更新運勢測評)或者羊毛黨(定期提供折扣、優惠等福利的訂閱號),這一類新的訂閱號,內容本身或是具有極強的粘性,或是內容具有打卡的性質、或是內容本身承載某種福利,只要玩法打中用戶某個痛點,或者足夠好玩,也能夠吸引到大量用戶持續關注。
但是,通常而言,后者在微信目前的生態體系下,生存風險明顯更大,門檻也更高。
比如說,許多小說號,為了能夠保持用戶持續關注,通常會在內容中夾雜一些軟色情內容,這在目前的微信生態體系下,想要做大,顯然是有一定挑戰。
也因此,前者在目前的流量分發模式下,將會是更為主流的一種方式。
基于這個邏輯推演下去,我們有這樣幾個判斷——
對于內容從業者來說,通過圍繞著一些行業或全民級的“焦點話題”不斷產出較為理性的思考、評論、分析或是適度調侃,是形成了自己穩定可依賴的“流量壁壘”重要方式。
許多依靠裂變、轉載或在紅利期成長起來的大號,如果不能在內容生產能力上有明顯提升,且沒有足夠吸引用戶的玩法,將會在流量和粉絲量增長上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壓力。
二
在這一次的分發中,我們仍舊能夠看到,基于關系鏈的內容分發模式仍舊是微信最關注的事。之前,有璨老師有過這樣一個判斷——
“微信,或者再放大一點講,整個騰訊系最核心的資產是什么?
答案是“關系鏈”。
但,關系鏈是如何形成的?
這里也許可以分享一個認知,我認為互聯網世界中,內容、互動、社交、關系,往往是個遞進關系。一種典型的場景是,人與人之間基于內容有了互動,互動之后誕生社交行為,基于社交行為逐漸建立起了穩定的關系鏈。
舉個例子,我在豆瓣關注了一本書,然后找到一篇讓我心有戚戚的書評,于是我給該書評留言,原作者看到后又繼續回復我,于是一來二去間,我們就成為了好友,這就是最為典型的“圍繞內容和互動形成關系鏈”。”
微信訂閱號全新的分發方式,顯然也是按照“內容、互動、社交、關系”的遞進方式進行設計的。
一篇好文章吸引用戶頻繁的閱讀、點贊、關注、評論甚至轉發,然后通過持續更新好文章,我與這個訂閱號形成某種社交鏈接。過去,這個社交鏈接是關注、置頂,星標,現在則是更為直接的“常讀的訂閱號”。
那么,形成社交鏈接之后,如何形成穩定的關系吶?
目前看來,最好的方式仍舊是沉淀到個人好友。
沉淀到個人號,至少有兩點好處——
1、相比于訂閱號信息流,朋友圈顯然是更加直接的觸達用戶的方式。一篇文章,發在訂閱號之后可能會淹沒在其他文章當中,但是發在朋友圈中,被看到的概率顯然要高很多。
2、個人號可以承載的裂變和增長方式顯然也要多得多。今年以來,個人號的玩法已經開始逐漸成為主流,一個朋友圈轉發,帶來幾千甚至上萬粉絲增長已經是非常常見?,F在,甚至有專門的課程講述如何運營個人號,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個人號的重要意義。
所以,對于新媒體人來說,尤其是基于內容的公眾號運營訂閱號+個人號的模式,將會是必備方式。
三
最后,回來談談小程序。
在這次的版本更新中,主要是為小程序新增一個流量入口。但,就在這次更新前兩天,小程序上線了線下掃碼快捷關注訂閱號功能,這個功能的上線,為小程序賦予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為小程序繼續導入流量,只是微信漸次提高小程序重要性的正常手段,某種程度也說明,從微信官方看來,小程序數據表現良好,值得更大的流量導入。
但相比起更大的流量導入,更重要的是,小程序+訂閱號現在開始成為打通微信線上線下的重要手段。
對于擁有線下場景,且具有一定內容運營能力的商家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利好。
比如說沃爾瑪的“掃瑪購”小程序。根據新榜的報道——
“這個月,沃爾瑪中國宣布“掃瑪購”用戶累計突破1000萬人,成為零售商超行業內突破了千萬用戶的小程序。
目前,沃爾瑪“掃瑪購”已推廣到50多個城市的近300家沃爾瑪門店,預計年底前將推廣至全國400多家門店,這是一個海量的線下流量入口。線下掃碼和公眾號打通,為“掃瑪購”小程序和公眾號結合創造了條件。”
線下獲取流量,將用戶沉淀到訂閱號,再靠內容服務用戶,將很有可能會是微信下一步商業化的重要玩法。
另一方面,小程序和訂閱號的打通,理論上為公眾號運營者打開一個新的流量入口,基于此,很有可能產生多種裂變方式。
比如說,可以通過線下流量形成一個幾十萬粉絲的大號,然后把粉絲賣給有漲粉需求的買家。
當然,小程序對于整個微信,以及創業者的意義遠不止于此,三節課反復提到,小程序可能寄托著微信官方在電商、游戲、O2O服務接入等諸多領域內的重大期望。
而2018年,包括享物說、小打卡、厲害了爸媽等小程序在近期的走紅以及資本層面對于小程序項目的大量追捧,也已經證實了“小程序”生態下紅利期的到來。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一次的更新,也只不過是為了這個紅利,添了一把新的柴火。
聲明:本文僅為傳遞更多網絡信息,不代表IT資訊網觀點和意見,僅供參考了解,更不能作為投資使用依據。